完整的門訓—屬靈成長[金三角]

自己在福音派教會長大,也閱讀不少屬靈書籍,對於門徒訓練的內容和目的,也有少少認識。可是理想的門訓,我仍未看見。近年認識了五旬宗,參與過他們的崇拜,也從他們身上學習多了對聖靈的理解。不過,也是有同樣問題,如何可以訓練人作主門徒,終於,我在魏樂德的作品上找到我認為是較全面又合呼耶穌教導核心的門訓圖畫。當然,永遠可以再改善這理解。

魏樂德看到有四個元素,不同宗派強調(也是強項)不同元素,卻也忽視另一些元素。這四個元素是:以基督的意念為中心(在中央)、聖靈的作為、有計畫的操練(佩戴新心)、平凡生活事件(「試驗」),這三組成一個三角形的關係。見附圖。

屬靈成長金三角

詳細如何理解?最好還是由魏樂德的文字來了解。以下是他在《21世紀天國導論》的內容節錄,請你細心閱讀。希望可以給你亮光,為你自己及你的弟兄姊妹帶來生命的更新及成長。

===========================

三面向的動力

屬靈成長「金三角」
以我所稱爲「屬靈成長金三角」圖,可以看出有哪些因素在我們具體存有的自我中,發揮由裡(意念)到外(行爲)的轉化。這個圖的用意是要提出,因素之間的相互關係可以導致內在的自我更新變化爲基督的樣式。聖靈的介入置於三角形頂端,表示聖靈在整個過程的首要地位,爲了改變而有的日常生活與行動的試煉,置於底部,表示轉化眞正發生的地方是我們的真實生活,是我們與神,與鄰舍共同居住的地方,在眞實生活的層面上,加諸我們的那些事情扮演的角色(「試驗」),與我們要在自己的生命裡作出什麼抉擇是息息相關的。

聖靈的作為

約三5;羅八10〜1;加五22〜26

有計畫的操練:佩戴新心

西三12-17;彼後一5〜10

平凡生活事件:「試驗」

雅-2~4;羅五1~5

以基督的意念為中心

腓二12-15;羅十三14
聖靈的功能首先是在我們的靈魂裡,特別是在我們的意念裡動工,將耶穌基督與國度的實質呈現給我們看。藉著福音的話語,與沒有神的生命形成強烈對照。我們相信耶穌是獨一的神,一定是神的靈運行,協助所激發的回應。保羅因此說:「若不是被聖靈感動的,也沒有能說『耶穌是主』的。」(林前十二3)
領受新生命之後,聖靈繼續在我們生命裡外動工,使我們能夠做出耶穌所做的工作(靠著聖靈的「恩賜」),培養內在的品格,彰顯於聖靈於我們外在工作的成果,或是「果子」:仁愛,喜樂,和平,忍耐,以及其他耶穌基督的特色(加五22〜25)。
聖靈工作的重要,再怎麼強調都不爲過。但是在基督徒圈子裡,一般幾乎只注重三角形的頂尖,也就是聖靈爲一個人,或是對一個人的工作。這種態度有多種形式,端賴個人或群體的歷史與觀點。
我們常常基於教會將如何改變我們的生命,鼓勵人參加,因爲神會在那裡,我們也會被神所滿溢。這裡頭當然有很重要的眞理。公開宣揚神,或是你想用「奮興會」這個詞也好,對很多人的生命,包括我自己,造成很大的影響。也有人強調聖靈的恩賜,聖靈的果子,聖靈的洗或充滿,或是聖靈的膏抹;這些都很重要。
但是倚賴聖靈對我們,或是在我們裡面做工——這的確是不可少的——本身並不能深刻轉化我們內在的品格。聖靈的行動必須要伴之以我們的回應,但是我們也說過,只能由我們自己,不能藉助他人,發出回應。我們這一部分的積極參與,有兩個層面,也就是三角形的下面兩個角。

不可或缺的平凡事件:「試驗」
我們必須接受自己常常所處的境遇,視之爲神的國度與祝福之地。到目前爲止,神只能祝福那些在自己所在之處的人,而我們若是毫無信心,無視一個境遇又一個境遇,一刻又一刻,覺得都不「妥當」,那就根本沒有空處將祂的國度接受到生命裡,因爲那些境遇,那些時刻,就是我們的生命。
生命以一系列任務的面貌,呈現在你我眼前。比較重要的挑戰是試驗,甚至是災難。在聖經用語裡,兩者都是「試探」。你只要聽聽人是如何過日子就知道了!對有些人,每天的第一個災難就是起床,再來還有打點自己。再來是通勤。再來是工作,以及與他人交際。然而,對國度的認識可以將我們置於一個欣然迎接這一切的角度,因爲如前所述我們面對人生拋給我們的任何事情,都能愈挫愈勇,甚至連起床也包括在內!無論何事臨頭,只會認證神的美善與偉大;祂欣然迎納我們進入祂的世界。
所以,耶穌的兄弟雅各,在寫給信徒的一封信上,以眞正宣告國度的福音作爲開頭:
你們遭遇各種試煉的時候,都要看為喜樂。因為你們知…………

有計畫地操練佩戴新心
什麼是靈性操練
那到底什麼是「靈性操練」?是什麼做法足以構成靈性操練?首先,這是操練。操練就是在我們能力之內的任何行動,使我們能做出單單直接花氣力做不到的事。
「練習」可以是操練,就像練習唱歌,投籃,揮球桿,或是用道地的法國口音唸法文。練習是操練,但不是所有的操練都是練習,因爲很多操練並不是在做我們希望精通的那個行動本身。
操練,在我們這個步調緊張的文化裡,單單睡覺,休息,就可以是一種上面說的操練。睡眠與休息能使我們做到光憑蠻力做不到的事,包括保持良好的情緒與身體健康,以及對家人與同事保持愛心與細心。
通常,我們休息的時候並不是在練習休息,雖然在今天這個世界,有時可能眞的要練習,因爲有些人的確無法說休息就休息。
然而靈性操練同時也是靈性的操練,也就是說,是用來幫助我們在自己心中的靈性範疇內積極,有效地操練。我們的心如今對神,對祂的國度而言,藉著恩典在靈性上是活著的。靈性操練也幫助我們不再完全倚賴人的,或是自然的(是從這個角度要治死的「肉體」 ,不容其存留下法)實體,同時轉而倚靠終極實體,也就是神與祂的國度。
舉例說,我之所以禁食,是爲了知道有另一種食物維繫我。我背誦默想聖經,好讓神國的次序成爲我的心思,我的生命裡的次序。

身體的重要性
耐人尋味的是,所有的「靈性」操練都是,或基本上都牽涉到身體的行爲。不過,這非常有道理,因爲身體是思想之外的主要能源區,由我們督管,而我們能夠影響的對像都是因爲處在我們的能力之下。而且,身體既是我們要消除的壞習慣貯存處,同時也是建立新習慣的地方。我們在限制之內,可以命令身體做出轉化習慣的事情,特別是思想與感受方面的內在習性,如此就能使我們做出現在靠自己的能力做不到的事。
國度行爲自然生成於某些生命素質。我們指引身體做出某些行動,可以使內在與外在的人,都能爲神,藉著神,滋養生命。
學像基督課程的第二部份,主要任務就是以不同的方式利用身體,截斷,克服主掌著我們生活的思想,感受,行動習性。 這些習性讓我們以為自己,或是上帝以外的他者是我們的神,而神的國度似乎與我們毫無瓜葛、沒有門路可進。一旦做到這一點,或說得更正確,在這麼做的同時,我往正面的方向轉移了。培養新習慣、國度習慣,我們需要實施合宜的操練,該部分課程的最終效應,會使我們的身體成爲靈性生命的可靠盟友與資源。
從作門徒的「心靈願意,肉體軟弱」的早期階段漸漸進入另一階段,可以使肉體――你可視之爲我們自動發出的感受、思想、行爲――與心靈攜手,支持心靈的意願與企圖。當我們訓練自己由衷做出耶穌認爲最好的事情,這-點絕對不可缺少。…………
歷世歷代的耶穌子民活在地上,一直將這關鍵性的觀念傳遞下來。那些在靈性上大有進展的人,都認真投入屬靈生命操練,其中的操練項目可說是大同小異,其中當然有誤解與濫用,但是獨處,靜默,默觀研讀,禱告,犧牲性的付出,服事等等,作爲操練發出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這是個知識範疇,我們對此無知,是自己的莫大損失。
不過,靈性操練對那些只會空談,或是當作「學術」研究或是只聽別人講如行操練的人來說,一點價值也沒有。我們必須以耶穌爲導師,親身體會,才能發現這些操練具有不可思議的力量,足以改變一個人的世界與品格,當我們以信心與謙卑親身體驗,這些操練就會自行認證其眞實性。你如果持之以恆,並不需要太多的信心與謙卑,因爲操練會幫我們補足,因爲操練爲我們開啟了國度之門。
耶穌強調要以行動作爲認識國度的途徑,由此延伸出去就是上述的操練。當我們遵照祂的獨處,服事,研讀等等這些生活方式,內在生命就會轉化,屆時就能做到祂說要做的事。這也是保羅說「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羅十二2)的重要含義。這會成爲一個操練者的記號,他們在需要做某些事的候,就能夠做到需要做的事。

以不同的方法做同樣的事
有時,靈性操練並不是做些從沒做過的事,而是以不同方式來做。我開始著手於屬靈生命的操練之時,自己也不知道那就是靈性操練。我一次在一天內花大量時間再三閱讀約翰福,仍然記憶猶新,那是我大學二年級。我已經想不起到底爲什麼那樣做,但是我知道不是爲了交作業。那應該是個’週末假期,校園空盪盪的,後來知道,那就是關鍵因素。
我在用洗衣機的時候讀約翰福者,可是衣服,兩個小時就洗好了,後來才猛然發現自己一直埋首沉醉於約翰記載的光燦世界,我從未有過類似的經歷。那一天接下來的時光,我什麼也沒做,單單活在那個世界裡:讀經,默想,參考相關經文,反覆閱讀。說真的,自從那天以後,我的世界看起來就不一樣了。我在耶穌以及祂周遭的人與事件中,發現了一個前所未見的實體世界。我不敢說自己已經「轉化」,因爲還有一些「纏累的罪」。或許我們太過於輕率使用「轉化」這個字眼了,不過,有新的東西在我裡面動工,我也知道了人是如何改變,以及如何不改變。
我尤其學到,熱切的程度是屬靈眼光或是領悟進展的關鍵因素。一個禮拜在教會裡或外,零星地讀幾節或幾章經文,並不能重新釐定一個人的思維與心靈,就像每五分鐘一滴水,無論滴多久,都不能讓你洗個澡。你一次需要很多水,而且要有足夠的時間。讀聖經的話語也是一樣。
一年多以後,我在禱告一事上也學到相關的功課。在我成長的信仰傳統裡,除了上教會聚會以外,讀經與禱告是最主要的兩個信仰行爲。但是並沒有人告訴我,若是要讓這兩件事在我生命中發揮影響,必須要以某種方式練習。
我尤其不明白必須要以熱切的心讀經禱告,也不明白以適度的熱切在一段固定,不受干擾的長時間內做這些。而且,我們必須把整個生活安排到一個地步,可以讓自己投入屬靈操練。例如,禱告或是研讀時間,絕不可急躁,匆忙,疲憊。我們不能將一個有效應,轉化生命的禱告操練附加在「照舊的生命」上。照舊的生命必須消除,以遠為美好的生命取而代之。
我並沒有刻意計畫,但是大學生活讓我的靈魂與身體可以長時間處於合宜的狀態。附近有一棟建築的三樓是兒童主日學的課室,擺滿了小孩子的桌椅,很顯然不會有其他人使用。週一到週六,我可以到這些房間,獨處好幾個鐘頭,我不需要椅子,地板就非常適合我所要做的事。我在那裡學習到,熱切,全面性的禱告對靈魂,以及對禱告這種操練項目有什麼作用。課程的一些特別操練釐清靈性操練的一般性質的同時,也要探索有什麼具體做法,可以培養這些操練。我們不必擔心能不能列出齊全的做法,因爲說實話,本來就不能羅列齊全,因此明白上面解釋的一般性觀念就更重要了。就我們的目標來說,很明顯也很基本的一點就是:有少數的操練對於屬靈成長是絕對不可或缺的,所以必須要成爲作耶穌學徒的整個生命的基礎。從禁制的方面來看,有獨處與靜默的操練:從積極投入的角度來看,有研讀與敬拜的操練。

兩種禁制的操練:獨處與靜默。
獨處是花一段時間,自己一個人,離開群體接觸。要離人群接觸,短時間內是做不到的,因爲從某方面來說,在離開人群很久以後,接觸的感覺依然揮之不去。
靜默是獨處的自然結果,也是達到獨處境界的必要因素,大部分的喧囂源自人群接觸——靜默意謂避開聲音,喧囂,只容自然界的溫柔聲音留下來,同時也表示不發言,而這麼做對靈魂發生的效應,與單單安靜不同,這兩種靜默的層次對於破除舊習,同時在我們裡面塑造基督的品格,非常重要。
那麼,這些禁制的操練對學像基督的課程究竟爲何如此重要?我們要記住,課程的第二主要目標是要擺脫我們的即時反應的破壞力,不再專門做出與基督教訓相反的行徑:例如,嘲諷,忿怒,言語操縱,報復,對四周的不公報以沉默而成爲共犯等等。
這些反應主要存在於所謂的「表皮自我」的層面,也就是與周遭世界的第一個接觸點,只要有一般的誘因,這些反應就完全「自動自發」出現,我們使用的語言就充滿了這種自動反應,而這也多少是控制著人類環境的「按鈕」,這些反應並不深,可是存在於那裡,而且是持續不斷的,形成你我生活的主要領域,如果化爲行動,這些反應會使我們整個人陷入最嚴重的傷害或是錯誤裡。
但獨處與靜默可以讓我們避免表皮反應的模式及其後果,營造空間讓我可以面對這些反應,並且靠著神的幫助。以適合國度環境的即時反應取而代之,這些即時反應也適用於人在清醒時刻知道的何爲美好的生活方式。獨處與靜默也能夠突破生活中的紛亂忙碌,創造出一種內在空間,好讓我能夠察覺自己在做些什麼,以及將要做些什麼。
我們在爭鬥不止的街頭上聽到「給和平一個機會」或是「我們難道不能和共存? 」的呼聲,但如果這就是你所給的機會,那你無法給和平任何機會。你必須要做出使和平實際可能發生的事。聽一般人討論和平,就會發現他們大多時侯根本就不願意面對社會與靈魂無法避免爭鬥的狀況,他們要保持這種情兄,又想要和平,但是按照他們的條件開出的和平,根本無法實現。
我們也無法就這樣和平共存,而是要成爲一個可以和平共存的人。最主要的就是那個表皮自我必須要改變,好在「沒有順著毛摸」的時候,不會一觸即發,發動戰火。獨處與靜默賦予我們作出必要改變的起始點,但這不是終止點。
獨處與靜默也給我們空間,改造對人事物的內裡態度。把世界從我們的肩頭上暫且卸下,打斷我們一直要管事,掌控,或是以爲我們在掌控的習性。最高的屬靈境界是可以不做什麼的胸襟。基督徒哲學家巴斯噶說得很中肯:「我發現人所以不快樂,都出於一個事實:他們無法安靜留在自己的房間裡。」
我與人談到這一點,大部分人都覺得什麼也不做是個相當嚇人的想法。然而一個人若是可以什麼也不做,至少可以不會做不好的事,然後或許能夠比較做得出正確的事。什麼也不做還有其他好處。對我們身邊的人,可能是個極大的祝福,因爲我們行動的時候,他們什麼回應的機會也沒有,當我們能稍事安靜,歇息,連和藹的天父也會更親近我們。一般而言,天父不會爭著要我們注意祂,因此只要我們「掌事」 ,祂就會保持距離。
每個人生活中都應該定出一些時間,什麼也不做。獨處與靜默的時刻是絕佳的練習,有助於我們學習如何什麼也不做。上帝爲了我們的好處著想而頒布的律法告訴我們,七分之一的時間要專門用來什麼也不做——不論是自己,或是家人,員工,動物,都不工作,這當然也包含宗教性的工作。這段時間應該是安息日。
獨處與靜默要做什麼呢?從「完成」事情的角度來說,什麼也不做。只要你在做「要完工的事」,你就算是沒有斷絶人群接觸。所以,不要帶一張事項列單去獨處,靜默。獨處靜默的時候,可以享受某些事物嗎?可以,但是不要刻意這麼做,只要先置身其中就好。
你甚至也要擱下獨處與靜默在屬靈成長上要成就什麼的念頭,就會發現不可思議的美好事情。其一是你發現自己是個有靈魂的人,其二是神近在你身旁,而宇宙間充滿了美善。其三,別人沒有你想像中那麼壞。但是可不要刻意去發掘這些想法,因爲是發掘不來的。你只會在那裡庸人自擾,找到的只是自己的繁瑣事。
對付「事情做不完」的方法就是獨處與靜默,因爲從中你安然發現自己的價值遠不止於做了什麼而已。對付寂寞的方法就是獨處與靜默,因爲從中你發現,自己在很多方面並非孑然一身。
當你進入獨處與靜默,要怡然自得,不要在這方面,或是在任何靈性操練上企圖作英雄。你需要的是安息。一直睡到心神確實復甦再起來,你要長久保有那種狀態,內在的你才會真正有改變。渾濁的水靜止不動,過此時候就變我清明。
當你對自己的認識愈來愈多,必須做這做那,以及其他事情壓肩頭的感受愈來愈少,你就知道自己已經在尋找靈魂,尋找上帝了。那個糾纏你,盤旋不去的「一定要怎樣」的感受,多數源自靈魂的真空,而靈魂正是你要與天父安然相處的地方。當你的眞空得到正當的填補,你就愈來愈知道自己不一定非要做那些事不可,甚至那些你自己想做的事也不必去做。
從你的慾望中解脫,是獨處與靜默的最大禮物。當這一切開始發生,你就知道自己已經邁入應當邁入的境地。當你認清舊有的罪行枷鎖眞貌,它們就漸漸脫落,而你也頓悟到自己終於可能眞正地愛人。
你甚至也會發現自己不僅是單單口談恩典,而是能靠恩典而活。這些是獨處與靜默的一些果實。學徒當然要學著如何獨處與靜默。對大部分人來說,必須與周遭的人作出實質,有愛心的安排。我們也應該鼓勵,幫助家人與同事也投入靈性操練。這些操練的效果顯然格外有益於第一個主要目標:全心愛神,因爲日常生活的干擾大大阻礙了我們對神的專注。
在紛亂的生活中,只想著其他事的習性,根本不可能有所突破。離開人群可以發揮作用。常有人抱怨因爲思想游移不定而無法禱告。那些思想只不過是如常運作而已。所以我們必須打破慣常行爲的箝制。適當的獨處與靜默一定能做到這點。

兩種積極投入的操練:研習與敬拜。
我們已經講過,第一個自由領域關乎我們的思維導向,獨處與靜默發揮效應之前,我們的思維很可能繼續專注於錯誤的事,或是帶著焦慮,企圖掌控的態度來面對好的事情。但是當我們將思維重新定於獨處,避靜,改變了持續掌控思想與感受的力量,就會有更大的自由將心思完全置於國度,與其平安與能力。
如此也將轉化我們的情緒狀態,因此身體本身的情況也雖之改變。周遭的人大部分會感受到這種轉變,因此他們的行動也會有所不同。社會環境也會改善,我們必須發出的回應也會滿有國度的精神。我在很多場合都觀察到這一點。
獨處一旦發揮作用,進步的關鍵就是研習。我們研習時,將思維完全集中於上帝以及祂的國度,並且在敬拜祂的時候自然圓滿完成。無論研習什麼,我總是將研習的次序與性質帶進我的思想,甚至我的感受與行動中。例如,我本來不認識字母,但是藉著學習,老師幫助,把字母帶進我的思維,並且以眾所周知的方式,以我的身體與字母打交道(譯註:指背誦,手寫),過不久字母的次序就在我的思維與身體裡了。這個次序在我的身體與思維裡,使我能夠抄寫,辨認,使用字母。藉著研習帶進身體內的次序,讓我有能力做出在此之先做不到的好事情。藉著研習,它成爲我自己的知識。
從這個簡單的例子,我們對研習的了解,無論是最理論性,或是最實用性的皆是如此,探研罪惡也是一樣,我們對付的是罪惡的次序與能力—— 不然罪惡就會對付我們,幸好,我們研習的東西,大部分是有益的。一個學水電或是唱歌的人以適當的方式,聚精會神於相關的主題與行動。這是學習之道。當然了,這麼做也使每個人「做到直接使力做不到的事」。
耶穌的門徒是想要把「我們中間的國度」次序帶進自己生命裡的一群人。他們希望自己能像耶穌一樣活在國度裡,而這需要把國度的次序融入自己的內在生命,研習是主要的做法,他們將注意力,細心的探詢,實質的實驗,集中於耶穌彰顯的國度次序,聖經的話語,其他行在國度中的人,甚至大自然,歷史,以及文化裡的好東西。
所以保羅對腓立比的友人提出以下建言:「凡是眞實的,可敬的,公義的,清潔的,可愛的,有美名的,若有什麼德行,若有什麼稱讚,這些事你們都要思念。你們在我身上所學習的,所領受的,所聽見的,所看見的,這些事你們都要去行,賜平安的神就必與你們同在。 」(四8〜9)這都是神與祂的治權。
當然了,以門徒身分來學習,或是與其他門徒一同學習的焦點都是耶穌基督。對我們而言,祂與啟示的話語,包括舊約的律法,先知,歷史,智慧,是不可分的。訓練門徒「聽了就去做」的人,也會引導他們注意這一切,同時焦點依然集中於耶穌。例如,詩篇第二十三篇細膩地給國度生命作了個總括。門徒要將這篇詩顯著地陳列於思維裡,常常滋養國度的喜樂與平安。自己的一切行爲也在其中爲導向,登山寶訓,羅馬書第八章,歌羅西書第三章,腓立比書第一〜四章,還有一些其他經節,要經常深深默想,大部份也要背下來。這是任何學像基督課程所必備的。積極貫注於這些經文,會將國度的次序帶入整個人品中。
我認識很多人,認眞宣告對耶穌忠心,認祂爲救主,但很可惜,就是不要把這些經文注入他們的靈魂與身體,並且以上述的方式使用這些經文。結果只能說令人痛心,因爲他們繼續陷於失敗的惡性循環,在本章討論的豐盛/順服生命上也沒什麼進展。有些人甚至採用其他靈性操練,卻沒什麼成果,因爲缺少最重要的因素,所以他們的思維與生命的次序,就不是國度的次序。
研習不僅是蒐集資訊,以備所用而已。藉著學習書面的話語,以及效法「生命之道」,能建立起良好的思想,感受,行動的表面反應,這些反應會讓我們融入神的永恆治權律動。我們的思想與信仰眞的會不一樣,而這會改變一切。
敬拜,絕對少不了研習,因爲無知的敬拜沒什麼價值,而且很危險,可能會培養出「向神有熱心,但不是按著眞知識」 (羅十2),對自己與別人都造成很大的傷害。
但是研習之外,一定要有敬拜,甘心沉醉於那位配得一切讚美的光燦榮耀,我們的心意更新變化才算是完成。沒有敬拜的研習也很危險,耶穌的子民常常受這種效應所苦,特別是在學術圈內。沒有敬拜而處理神的事情,一定會錯解祂。
在敬拜中,我們將偉大,良善,榮耀歸諸於神。在敬拜中將全人的各層各面,一切的感覺,觀念,行動,創意,皆投注其中。
擺飾,敘述,尊崇。詩詞與歌曲,色澤與質材,食物與香火,舞蹈與行進,在在頌讚神。有時是安靜的吸收思想 ,有時是電光火石的熱切相遇,有時是意志的完全降服,敬拜中,我們致力以合宜的方式表達神的偉大,然而,即便發生,也是瞬間即逝,讓我們體會到什麼是合宜,對於神,祂兒子,祂的國度,或是祂對我們的好處,永遠無法述說得完全。
不過,敬拜將我們學習的實質印刻在生命裡,其效應就是徹底中斷在我們裡面,在我們四周的罪惡力量,通常能帶來長久,可觀的改變。敬拜的更新能保有來自我們眞正家鄉的光芒與能力,在我們全人的各層各面作爲一股積極的助力。在敬拜的氛圍中「聽了就去做」,是我們可以想得到的最自然,最明顯,最清楚的事。

――《21世紀天國導論》魏樂德 (Dallas Willard)

試讀本:
https://shop.campus.org.tw/epreview/books/A1651/

===========================

Leave a comment